阿如布拉格嘎查

作者:   来源:   发布时间:2018-07-06 11:07
  一、基本情况
  阿如布拉格嘎查位于阿尔巴斯苏木西南部。西邻鄂托克前旗上海庙镇公乌素嘎查,北靠陶利嘎查,东接布隆嘎查和哈图嘎查,南连鄂托克前旗昂素镇阿尔赖嘎查。下辖6个小组,嘎查委员会驻地玛尼图庙。地处波状高原和沙地,是典型的梁地荒漠草原。境内有丰富的石膏资源,是以牧为主的嘎查,年度牲畜总数达3万多头(只)。嘎查境内有2016省道和查陶线穿过交通便利。总面积97万亩,总户数226总人口722人,其中蒙古族598人,常住户155户、518人,76户、193人生态移民,未通电户16户,其余常住户全部通电并接有动力电,通电率达97%。目前嘎查支部有一处占地面积为900平方米的办公阵地一处,功能齐全,卫生室、健身场地齐全。嘎查支部“两委”成员共有6人,分2个党小组,委员平均年龄为45岁,共有党员25名。女党员3名,占党员总数的12.00%。少数民族党员22名,占党员总数的88.00%。35岁及以下的党员3名,占党员总数的12.00%。大专以上学历的党员2名,占党员总数的8.00%。
  二、地名由来
  “阿如布拉格”蒙古语,意为“大梁背后的泉水”是一眼水井而得名。自古以来这块方圆20-30里地很缺水,这口井水流量比较快难以干枯,人们所以希望他们的生活像这眼井水一样永远不断流,就把这个嘎查名命为“阿如巴拉格嘎查”。
  三、历史沿革
  1949年属查布区第四自然村。1952年民主建时属查布区哈图乡玛尼图自然村。1956年撤区划苏木时,属查布苏木玛尼图巴嘎。1958年底成立查布苏木人民公社时,玛尼图、哈图、查汗敖包3个巴嘎合并成立哈图生产大队。1961年整风整社运动中从哈图大队分设出玛尼图大队,1967年更名为阿如布拉格大队。1983年进行基层社队体制改革时,阿如布拉格大队改为阿如布拉格嘎查。2005年撤乡并镇体制改革中查布苏木与新召苏木合并称阿尔巴斯苏木,阿如布拉格嘎查归属阿尔巴斯苏木。
  四、分社情况
  阿如布拉格嘎查下辖希尼乌素,扎门乌素,巴音陶劳盖,苏吉,额连陶劳盖,巴音布拉格等6个牧业小组。
  1.希尼乌素:地名含义,蒙古语意思是“新水井”,历史沿草:1961年阿如布拉格大队(当时叫玛尼图大队),从查布公社哈图分设出时就成为本大队的一个牧业小队,1983年大队编制改为嘎查是便改为“希尼乌素”。2005年撤乡并镇体制改革中原保留“希尼乌素牧业小组”到至今未变。
  2.扎门乌素:地名含义蒙古语意思是“路边的水井”。历史沿草:1961年阿如布拉格大队(当时叫玛尼图大队)从查布公社哈图大队分设出时就成为东大队一个牧业小队。1983年大队编制改为嘎查是便改为“扎门乌素”到至今未变。
  3.巴音陶劳盖:地名含义蒙古语“富贵的圪垯”指的是一块不太高的梁地。历史沿草:961年阿如布拉格大队(当时叫玛尼图大队)从查布公社哈图分设出时就成为东大队一个牧业小队。1983年大队编制改为嘎查时便改为“巴音陶老盖牧业小组”,2005年撤乡并镇体制改革中原保留“巴音陶老盖牧业小组:到至今未变。
  4.苏吉:地名含义蒙古语中“苏吉”是“来源较快的水”的意思。这里指的是一眼井水。历史沿草:1961年阿如布拉格大队(当时叫玛尼图大队)从查布公社哈图分设出时就成为东大队一个牧业小队。1983年大队编制改为嘎查时便改为“苏吉牧业小组”,2005年撤乡并 到改革中原保留“苏吉牧业小组”到至今未变。
  5.额连陶劳盖:地名含义蒙古语“带斑点的圪垯”指的是一块不太高的梁地。历史沿草:1961年阿如布拉格大队(当时叫玛尼图大队)从查布公社哈图分设出时就成为东大队一个牧业小队,1983年大队编制改为嘎查时便改为“额连陶劳盖牧业小组”,2005年撤乡并镇体制改革中原保留“额连陶劳盖牧业小组”到至今未变。
  6.巴音布拉格:地名含义蒙古语意思是“富裕的泉水”指的是一眼井水。历史沿草:1961年阿如布拉格大队(当时叫玛尼图大队)从查布公社哈图分设出时就成为东大队一个牧业小队,1983年大队编制改为嘎查时便改为“巴音陶老盖牧业小组”到至今未变。